11月29日—30日,河南特色“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高层论坛在新密市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中原经济区如何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如何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该论坛由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河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报业集团主办,由光明日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协办,中共郑州市委市政府、中原经济区研究会、中共新密市委市政府承办。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出席论坛并做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慎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教授李兴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陈栋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正辉,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赵振华,国家发改委国土和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肖金成,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业局原局长王超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施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耀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推进河南特色“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深入探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分别致辞。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 《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河南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持续地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价值所在。走好这条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科学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围绕实现中原经济区转型发展、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目标趋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
与会专家参观了新密市的6个新型社区与基层干部交流了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做法。在河南新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县市,在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经济转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产业升级,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
近年来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率先在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推进改变了旧的农村面貌,带来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全面改善,完善了城镇体系,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节约了土地,缓解了土地瓶颈制约,为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扩展了空间。通过3—5年努力,新密全市城区、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
在会议期间,陈栋生说,今天上午了解到新密的李家沟比仰韶文化更早,河南是中国的复兴之地。所以中原振兴才能华夏繁荣。河南农业发展要以市场化带动现代化,培养特色优质品种,发展品牌农业,把保证农业温饱的农业变成能够支持农民富裕强势的现代农业。李兴山认为,河南要在体制改革上下大功夫,探索经济二元体制,二元问题从本质上解决人的问题,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肖金成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概念,就是以农民工为主体,以城市群为主要的载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积极地稳妥推进城镇化。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提高城镇化水平;摒弃兴城不兴业、要地不要人、同区不同制三种错误的发展模式。倡导推行集中发展模式、集群发展模式、集约发展模式。“新密市的新社区建设,代表了一个都市区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施红颇有感触地谈到,新密市探索出来的路子,就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推进的路子。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城乡融合、田园式的新密将呈现。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