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学者观点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张军:中国经济为什么减…
姚洋:我为何看好中国经…
稳增长背景下:长三角“…
“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培…
都市圈评价指数发布 上海…
刘树成:不可忽视GDP——…
中西部外贸飘红背后:凶…
简新华:产业结构没有东…
产业新城:中国特色城镇…
中国收入差距在扩大还是…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陈越:GDP8%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作者:陈越 文章来源:共识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5 12:17:50

  GDP8%,对于任何一个欧美国家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高增长率,那意味着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即便是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高速增长时期,GDP8%也不是一个很低的速度。但令人困惑的是,中国GDP8%却是另一番景象,很像是经济景气与不景气之间的一条分界线。大量事实似乎表明,中国经济很难承受GDP低于8%的增长速度,为此才有了政府稳增长和所谓“保八”的经济政策。那么,GDP8%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1.GDP8%的困惑。

  近十年来,中国GDP年增长率都保持在8%以上。从季度数据上看,GDP低于8%的情况近期也只发生过二次。一次发生于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上半年,由于受到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GDP连续三个季度低于8%。另一次就是2012年的第二季度,GDP增长7.6%。但令人看不懂的是,一旦GDP略低于8%,经济不景气的一系列特征便呈现出来。首先是需求疲软。原材料和工业产品大量积压,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停工或倒闭,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其次是发电量、能源和交通货运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比如20124月和5月火力发电量都出现了十分罕见的负增长,致使大量煤炭积压于港口。接下来就是货币通缩。比如,200812月和2009年上半年PPI均为负值,20092-6CPI也为负值,2012年第二季度每个月的PPI都是负值,CPI也一路下滑至6月份的2.2%

  本来2012年年初,中央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主动调低了2012GDP的目标,为7.5%。但当第二季度GDP7.6%也只是略低于8%,还高于年初的目标,整个经济形势便严峻起来,中央政府高层就坐不住了,纷纷下省市调研,重提稳增长和“保八”的口号,央行居然出人意料地在一个月内二次降息,发改委也急忙安排投资项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怪异的现象?难道GDP8%真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可高不可低?低一点就一定会出问题吗?

 

  2.GDP8%有没有水分?

  由于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经济景气与不景气之间的分界线一般是GDP零增长,或1-2%的低速增长,所以一些学者质疑中国官方GDP8%是否有水分。如果有水分的话,带有水分的中国GDP8%是否就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零增长或低速增长呢?

  一种质疑源于各省市GDP之和明显高于全国GDP,二者相差近10%。由此还可以进一步推论,各县GDP之和很可能也会高于一个省GDP2007712日原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声称要自揭疮疤,比较详细地解释了为何国家核算GDP和地方核算GDP之间存在差异。(《国新办就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字实录》,《中国网》2007712日)仅从技术层面上看,谢伏瞻的解释是很有道理的。但问题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时,很可能浮夸虚报GDP。用许小年的话来说,“地方为何虚报?这是公开的秘密。GDP乃最重要的政绩指标,关系到上司的仕途和官位,地方统计局焉能不知?领导的高升就是下属们的未来,数据就成为烘托和造势的工具。”(许小年:《制度性数据失真》,《许小年搜狐博客》201084日)如果在经济下行时,地方政府浮夸虚报GDP,那么层层上报汇总后,不论国家统计局做什么样的技术调整,GDP8%也还会有一定的水分。

  另一种质疑源于GDP数据与发电量数据之间不匹配。许小年做了一幅很有意思的图,描述近二十多年GDP增长与生产性电力消耗增长之间的关系。许小年发现,在1990年的经济下行中,GDP增速4%低于电力消耗增速5%,而在1998年的经济下行中,GDP增速约为8%,则显著高于电力消耗的2%。其实在2012年第二季度再次发生了类似的情况,GDP增长7.6%,显著高于电力消耗增长。因为发电量数据很难被造假,由此许小年提出了一个GDP虚报周期假说:“经济下行时,高报一点儿,以维持比金子还贵的信心;经济过热时,低报一点,以缓解政府内外要求紧缩的压力。”(许小年:《再谈制度性数据失真》,《许小年搜狐博客》2010812日)当然,这仍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因为毕竟在经济下行时,高能耗的产业如钢铁、水泥等表现得尤为低迷。

  总之,在经济下行时,GDP8%很可能有一定的水分。至于水分有多少确实很难说清。但可以肯定的是,GDP8%还不至于相当于零增长或低速增长,因为如果使用商业、银行和财政等部门的数据来相互验证,GDP8%并不代表着整个经济处于一个停滞状态。

 

  3.GDP8%与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说在经济下行时,GDP8%虽有水分,但还不太离谱,那么为什么一旦GDP低于8%经济形势会如此严峻呢?突出的问题很可能是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失业问题严重,将会直接威胁到社会稳定。张岭做了一项很有创意的研究。在比较2008-2009年中美两国GDP和失业率的数据后,张岭发现了一个事实:在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中国GDP8%时的失业率与美国GDP1.5%时的失业率大体相当。(张岭:《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要“保八”》,《经济导刊》2010年第3期,第94-95页)

  就业问题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依赖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拉动的。近年来,外需疲软是不争的事实,消费需求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主导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或是直接流入大型国企,甚至还可能搞一些面子工程。虽然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在建成后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比如,一座新的大桥,一条新的高铁线路,要投入巨资才能完成,可又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呢?再比如,一座奢华的新政府办公大楼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恐怕接近于零。姑且不论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有没有效率,就解决就业问题而言,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然而在另一方面,能够吸纳大量就业的中小民企和服务业不仅很难得到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相反却受到来自权力部门各种不公正的限制,过多过重的税费,甚至是勒索。可以说,这些劳动密集型中小民企和服务业的生存环境是相当困难的,用周天勇的话来说,“90%的企业不偷税漏税肯定会倒闭。”(周天勇:《90%的企业不偷税漏税肯定会倒闭》,《网易财经》20111219日)这就是为什么当经济下行到GDP8%以下时就业问题便非常严重的根本原因。

 

  4.GDP8%与分配结构。

  GDP8%的困惑还与分配结构密切相关。时寒冰有一段话说得很到位:“为什么西方国家因为GDP增长3%而欢呼雀跃,而我们却要以“保八”为基本底线?恰恰是经济发展未能让民众受益的结果。因为社会保障未能建立和完善,缺乏最基本的缓冲,民众一失业马上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财富大量向少数权贵集中,导致民众只能分享一点点残羹冷炙,西方经济增长3%2%甚至1%,让民众得到的财富已足以享受中产的富足,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民众分享到的发展成果还非常有限,低于8%根本无法维持。”(时寒冰:《保8是财富分配不合理导致的畸形产物》,《凤凰网财经》2010816日)时寒冰的言辞多少有些激烈,但却点出了问题的本质。

  财富分配不公平,再加上各种权力腐败,已成为当今中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不合理的分配结构下,体制外民众,尤其是农民和农民工,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很难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在缺少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条件下,他们大多集中就业于劳动密集型中小民企和服务业。所以,在经济下行时,他们受到的冲击最大,从而很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相比之下,经济下行对体制内的影响就很小。一方面,体制内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即便GDP低于8%,财政收入也能保持大幅增长,根本无需担忧体制内的收入水平会增长缓慢,同时大型国企员工的收入也是有保障的。

 

  5.结束语。

  中国经济就像被绑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想慢下来都不行,GDP8%成为了底线。要改变这种危险局面,所需要做的无非是政府经常挂在嘴边上却又很难实施的两项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分配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起码要求各级政府减收减支,以加大中小民企的盈利空间,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份额,这是既得利益集团不可能接受的。而调整分配结构最起码要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铲除养老、医疗的双轨制,这同样是既得利益集团不可能接受的。尽管执政党的党章中仍保留着“同群众同甘共苦”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说法,但是近十年来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做大做强,很难妥协和让步。

 

文章来源:共识网

 

 

文章录入:zhangtinglin    责任编辑:zhangtingli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1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