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币国际化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创新做贡献
中国的长远战略是将上海建成一个与中国实体经济及国际贸易地位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中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认为应该将“人民币国际化”改成“人民币正常化”,即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一样能够在国际上正常流通使用,而不是用人民币代替其他国际货币。
我认为中国不需要急于在上海自贸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欲速则不达),而应该充分利用好上海自由贸易区,邀请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都到上海自贸区建立结算系统,允许其在上海自贸区内自由兑换,甚至邀请各国及地区监管机构在上海设立代表处(特别是香港特区),与中国监管机构合作监管全球离岸市场的动态。世界上目前只有中国可以有足够大的人口、市场、及市场潜力来培育一个未来的全球离岸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新秩序。
中国如果直接推销人民币国际化,要求其他市场用人民币进行期货交易(如金属期货、石油期货),首先是难度大(五十年之内,人民币可能都难以被接受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其次是美国、欧洲、日本、英国都会误解为中国是在向现有体制挑战,从而陷入被动。中国需要用行动来表示对现有的国际金融市场基本秩序的尊重,但同时也要为其缺陷及潜在风险有所准备并为改善国际货币及国际金融秩序作实质性的贡献及创新。
这里就涉及到全球金融新秩序。将来的世界会形成多级金融中心,可能需要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或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提到以国际货币基金会特别提款权(SDR)作为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例如,未来的期货市场非常需要一个价值稳定、政治中性、国别中性、透明灵活、适应性强的、具有国际货币功能的货币(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支付、及储藏功能)。
如果上海自贸区将来成为一个世界上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它就可以像香港那样发行与SDR挂钩的上海自贸区国际货币。如果香港、新加坡、迪拜及其他离岸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兴趣与上海竞争及合作,它们也可以发行同样的与SDR挂钩的国际货币。它们境内的商业银行都可以发行印制以SDR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及日元;今后一定会有人民币)支撑的国际货币。使用SDR国际货币的金融中心的基准利率将是全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基准利率的加权平均值,其加权值由SDR各货币的权重决定。这样的中性国际货币将比任何一个主权货币更稳定。而且,各个金融中心的相互竞争会确保其作为一个货币中介的市场服务质量更可靠。但是,这样的大胆创新只有将来在上海自贸区内才有可能实现。香港、新加坡、迪拜的经济规模不够大,而目前上海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到位、规模还没有到位。美国、欧洲、日本目前不会对这样的创新有兴趣,但将来可能会支持,原因是承担唯一国际储备及交易货币对主权国是有很大成本的(如美元和欧元都难以通过贬值来刺激短期经济复苏)。
如果我在这里提出的大胆设想在将来有一线希望实现,上海与香港就应该尽早研究及部署,因为一旦这一设想成真,将给世界提供不可估量的正面价值及影响。香港的体制优势与上海的规模及潜力优势是如此鲜明地互补互利,而自贸区为二者强强联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
肖耿: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学术研究副总裁、香港大学荣誉教授,此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