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王宏广、孙世芳、武德安 课题组其他成员:尹志欣、朱姝、张俊祥、金秋、由雷、李文兰、刘溟、吴浩、谢慧、裴文)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指示精神,为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与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组创建了“经济质量差距模型”,测算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质量差距,定量分析了不同省市自治区的经济质量的优势与短板,并将全国分为5个经济质量区,现发布《2019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供参考。
经济质量差距的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市场机制强、政府作用好、创新能力强、生态友好、社会和谐、开放共赢、全要素生产率高的持续、均衡的发展。
评价模型:在传统经济学模型通常涉及“市场作用、政府调控、科技创新”三类要素(老三元)的基础上,将“生态能否承受、社会是否接受、国际市场是否打开”三类要素(新三元)纳入经济学模型,构建了包含市场、政府、科技、生态、社会、全球化六要素的“经济质量差距动态模型”,简称“经济差距模型”。
指标体系:包括市场、政府、科技、生态、社会、全球化6个一级指标,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等26个二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 GDP 等90个三级指标。
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本报告原始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省市区统计局,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学会公布的数据,个别数据采用指数平滑法计算获得。采用改进的 DEA-CP 模型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及各省市区经济质量差距指数。
省市区经济质量分区与差距指数
计算经济质量差距并进行分区,分三步。第一步是计算六类要素的差距指数,即计算 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在市场机制、政府作用、科技创新、生态资源、社会和谐、全球化六个要素的差距指数,得到 2790个反映经济差距的基础数据;第二步是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出各省市区的经济质量差距指数;第三步是将31个省市区分为经济高质量区、中高质量区、中等质量区、中低质量区和要素缺乏区 5个区域,见表 1。
高质量区
经济高质量区的经济质量差距指数大于80,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 4 省市共同特征是经济总量大,市场、政府、科技、生态、社会、全球化六要素配置均衡、利用效率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板不明显,或者短板容易补齐(图 1)。
经济高质量区进一步提高经济质量仍然有很大潜力,但需要多要素全面发力、均衡发展,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创新、贸易体系创新乃至文化创新“六大创新”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试验、示范、带动作用。
广东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100,居第 1 位。市场、政府、科技、生态、全球化五类要素指数均为 100,居第 1 位或并列第 1。社会指数为 97.91,居第 5 位。
经济高质量区以广东省为例,用90个指标定量分析经济质量的优势与短板。广东省经济高质量的最大优势是全球化,6个三级指标中 5个居第1位,短板是社会指标,13个指标均未能达到全国第1位。从26个二级指标、90个三级指标分析,广东省仍然有许多指标低于其他省市区,经济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在市场、政府、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均衡发展。
江苏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88,居第2位。市场、政府、科技三类要素指数为100,并列全国第 1,生态、社会、全球化指数分别为81.53、87.25和55.90,分别居第 4、9 和3位。
浙江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82,居第 3 位。市场、社会指数为 100,并列全国第一,政府指数为 90.08,生态、科技和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83.88、60.14 和 48.14,分别居第3、5和4位。
上海市,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81,居第 4 位。市场、政府指数为 100,并列全国第一,社会指数为 93.70,居第 7 位,科技、生态和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65.12、61.86 和 59.2,分别居第 4、20和 2 位。
中高质量区
中高质量区的经济质量指数在 60-79 之间,包括山东、北京、福建、天津、河南、湖北 6个省市区(图 2),共同特征是经济总量较大,市场、政府、科技、生态、社会、全球化六类要素配置比较均衡、效率较高,经济质量有明显短板,但通过努力能够补上短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高质量区进一步发展经济质量需要通过均衡发展、差异化发展两种方式,学习、推广经济发达省市的经验,同时在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技术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创造一些新模式、新策略,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山东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76,居第5位。市场指数为97.67,居第6位,政府、社会指数分别为89.62 和 86,分别居第 6、10 位,生态、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79.25、54.8 和 38.12,分别居第6、6和5位。
北京市,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75,居第 6 位。科技指数、社会指数均为 100,居第 1 位。市场指数为 83.62,居第 13 位,政府指数为 95.07,居第 4 位,全球化指数为 30.79,居第6位,生态指数只有 64.66,居第 18 位。
福建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70,居第 7 位。社会指数为 97.91,居第 5 位,市场、政府指数分别为 88.70 和 88.03,分别居第 11、8 位,生态、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78.74、28.93 和28.48,分别居第7、14 和7位。
天津市,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64,居第 8 位。社会指数为 100,并列全国第 1 位,市场、政府指数分别为 98.29 和 89.13,分别居第 5、7 位,生态、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39.77、39.43和 25.17,分别居第7、27 和 10 位。
河南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63,居第 9 位。市场指数为 94.09,居第 7 位,生态、政府指数分别为 78.53 和 78.31,分别居第 8、9 位,社会、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70.79、29.00 和 20.45,分别居第 21、13 和13位。
湖北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61,居第 10 位。社会、市场指数分别为 84.44 和 82.62,分别居第11、15 位,生态、政府指数分别为 76.59 和 73.31,分别居第 10、11 位,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37.30 和 27.84,均居第 8 位。
中等质量区
中等质量区的经济质量指数在 45-59 之间,包括江西、安徽、湖南、重庆、辽宁、四川、广西、河北、海南、陕西 10 个省市区(图 3),共同特征是市场、政府、科技等六类要素配置基本均衡、要素利用效率中等,90 项指标中基本没有排名位居前列的指标,经济质量短板明显,但多数短板能够补上,发展潜力大、后劲足。
经济中等质量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首先需要补上经济质量短板,特别是科技创新、全球化方面的短板;其次要采取差异化发展方式,寻找并扩大自身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江西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59,居第 11 位。市场指数为 92.68,居第 8 位,生态、社会、政府指数分别为 75.97、71.91 和 70.45,分别居第 11、19 和 17 位,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22.9和 19.92,分别居第17、15 位。
安徽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54,居第 12 位。市场、社会指数分别为 88.83 和 71.74,分别居第 10、20 位,生态、政府指数分别为 70.26 和 63.60,分别居第 13、18 位,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33.51 和 19.03,分别居第 11、17 位。
湖南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54,居第 13 位。市场、生态指数分别为 82.34 和 80.04,分别居第 17、5 位,政府、社会指数分别为 67.06 和 64.01,分别居第 15、28 位,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28.64 和 17.84,分别居第15、18位。
重庆市,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54,居第 14 位。市场、政府指数分别为 82.46、74.97,分别居第 16、10 位,社会、生态指数分别为 66.54 和 65.38,分别居第 27、15 位,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32.91 和 20.63,均居第12位。
辽宁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52,居第 15 位。市场指数为 90.45,居第 9 位,社会、生态、政府指数分别为 69.3、63.84 和 61.49,分别居第 23、29 和 19 位,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25.75和 24.25,分别居第16、11 位。
四川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52,居第 16 位。市场指数最高,为 82.96,居第 14 位,政府指数为 60.98,居第20 位,社会指数为 61.04,居第 29 位,生态指数为 74.37,居第 12 位,科技和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36.75 和 26.08,均居第 9 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51,居第 17 位。生态指数为 86.94,居第 2 位,市场、政府、科技、社会、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79.39、57.78、11.56、73.85 和 17.57,分别居第 19、22、22、15 和 19 位。
河北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50,居第 18 位。政府、生态、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70.01、66.99和 20.36,分别居第 13、14 和 14 位,市场、科技、社会指数分别为 78.76、17.35 和 69.24,分别居第 20、19 和 24 位。
海南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49,居第 19 位。社会指数为 100,并列第 1,市场、生态指数分别为 86.78、78.17,分别居第 12 和 9 位,政府、科技、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42.16、3.84 和 15.25,分别居第 28、29 和 23 位。
陕西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46,居第 20 位。科技、政府指数分别为 35.61 和 69.56,分别居第 10、14 位,市场、社会、生态、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63.30、73.68、65.12 和 19.18,分别居第26、14、16 和 16 位。
中低质量区
经济中低质量区的经济质量差距指数在 30-44 之间,包括黑龙江、山西、吉林、内蒙古、宁夏 5 个省市区(图 4),共同特征是经济要素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匹配不均衡,经济质量短板明显,一些要素短期内很难弥补。
中低质量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均衡发展、差异化发展“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学习发达国家、发达省份的经验,缩小经济质量差距;另一方面,对一些短期内难以缩小的差距,则要面对现实,挖掘、再造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力争同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42,居第 21 位。社会、市场指数分别为 89.67 和 76.65,分别居第 8、21 位,政府、科技、生态、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48.92、14.98、59.45 和 16.26,分别居第25、20、22和21位。
山西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41,居第 22 位。社会、政府指数分别为 77.61 和 65.31,居第13、17 位,市场、科技、生态和全球化指数分别为75.93、12.37、45.88 和 14.11,分别居第22、21、25 和24位。
吉林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39,居第 23 位。市场、社会、政府、科技指数分别为 79.49、75.79、66.76和 19.11,分别居第 18、14、15 和 18 位,生态、全球化指数为 30.78 和 13.64,分别居30、26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38,居第 24 位。社会指数最高,为 72.61,居第 18 位,市场、政府、科技、生态、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69.67、59.86、5.86、54.75 和 13.09,分别居第 24、21、27、24 和 28 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33,居第 25 位。社会指数最高,为 83.76,居第 12位,市场、政府、科技、生态、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71.97、50.30、6.83、39.35 和 13.69,分别居第 23、24、26、28 和 25 位。
要素缺乏区
要素缺乏区的经济质量指数小于 30,主要包括贵州、云南、甘肃、新疆、西藏、青海 6 个省份(图 5),共同特征是支撑经济发展要素短缺、很难实现要素合理匹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需要外部注入新的经济要素,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数量、质量差距。
要素缺乏区的经济质量不高,不是有关地方政府与企业工作努力不够,而是缺乏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要实现与全国其他区域同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缺乏区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自身努力创造新优势的同时,需要注入外部经济要素,加大对这一区域的定向支持,让其补上发展短板,如生态建设专项补贴、技术援助政策、人才政策等。
贵州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29.6,居第 26 位。市场、政府、科技、社会、生态、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65.96、44.34、8.78、56.61、58.16 和 13.27,分别居第 25、27、25、30、23 和 27 位。
云南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30,居第 27 位。生态指数为 64.81,居第 17 位,市场、政府、科技、社会、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61.84、37.62、8.8、67.38 和 15.88,分别居第 27、31、24、26和 22 位。
甘肃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22,居第 28 位。市场指数为 60.39,居第 28 位,社会、政府、科技、生态、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67.55、38.04、10.5、40.12 和 12.89,分别居第 25、30、23、26和 29 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17,居第 29 位。全球化指数为 16.91,居第 20 位,市场、政府、科技、社会、生态指数分别为 45.21、44.51、3.79、69.89 和 32.36,分别居第 30、26、30、22 和 29 位。
西藏自治区,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16,居第 30 位。生态指数为 61.65,居第 22 位,市场、政府、科技、社会、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21.45、55.21、0.10、53.47 和 12.14,分别居第 31、23、31、31 和 30 位。
青海省,经济质量差距指数为 14,居第 31 位。社会指数为 72.64,居第 17 位,市场、政府、科技、生态、全球化指数分别为 48.72、39.23、4.09、27.55 和 11.68,分别居第 29、29、28、31和31位。
本文节选自《经济日报》2020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