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学术会议 >> 会议综述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
2019年国际贸易与区域科…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
2019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
新春论坛:学者畅议“望…
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北京论坛2013】城镇化…
【北京论坛2013】城镇化…
【北京论坛2013】城镇化…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2013年(第二届)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作者:张少军、…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点击数:12007 更新时间:2014-4-13 20:58:59
大学梅冬州助理教授等将Kiyotaki & Moore1997)的“信贷周期”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中,引入借贷约束,建立了一个两国DSGE模型,分析了外生冲击下跨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模型中借贷约束的存在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同时扩大了经济波动跨国传递的影响。模型的脉冲分析和主要变量的二阶距表明,跨国贸易规模越大,企业借贷杠杆率越高,杠杆效应导致的跨国产出波动的同动性越高。即使没有考虑金融一体化带来的“新渠道”,模型仍可以产生跨国产出波动的高度同步性。对于理论模型得到的结论,文章搜集整理了91个国家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厦门大学王华副教授建构了一个反映两岸经济交互作用过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用以考察两岸生产分工和贸易往来格局对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导机制。通过对相关参数进行赋值校准,该文模型可以复制两岸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协动性的部分特征事实,尤其可以较好地拟合我国台湾地区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路径,对两岸产出波动的相关性也给出较为一致的预测结果。基于该模型的冲击响应分析与实验分析表明,与两岸贸易途径相比,两岸经济体外生技术冲击的相关性对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形成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两岸在参与全球生产分工和市场开拓中实现合作共赢的格局也已初步形成。

      

二、 优化与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国对外开放已经三十多年,在新形势和新挑战下,如何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如何从形态与体制方面优化开放结构?实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如何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竞争新优势?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国全面优化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与会学者围绕企业内销、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等主题进行了探究。

南开大学包群教授等研究了信贷融资对企业内销行为的影响。采用世界银行企业调研数据,通过将企业销售划分为本城市、省内其他城市、省外市场以及出口,该文考察了信贷融资对企业市场扩张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获取信贷资源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出口概率,而且也明显促进了企业成功进入其他省份市场。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约束高、受到严重地方保护的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对大,同时民营企业更为依赖信贷融资。该文研究不仅证实了完善的金融体系对企业市场拓展的重要作用,也表明消除区域贸易壁垒、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于扩大内需具有深远意义。

厦门大学张少军副教授首次以中国5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在分析19872007年中国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特征之后,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均呈现出高地理集中度和高产品集中度的特征,但是这种高集中度并不影响中国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第二,中国的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传导机制表现为如下两条渠道:“沿海的省际调入→沿海的进口→沿海的省际调出”,“沿海的省际调入→沿海的进口→沿海的出口”,体现了隐藏在贸易活动背后的“中国内陆中国沿海全球”的分工体系。第三,在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传导机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分工体系发挥的作用在下降,而国际分工体系发挥的作用却在上升,从而省际贸易在增长的相对位势上发生“塌陷”。

    厦门大学陈雯教授等基于产品与市场的二维分析架构,利用19952010年的CEPII BACI数据库,全面刻画了我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的特征性事实,并对我国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9952010年,集约边际主导了中国的出口增长且其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劳动生产率对集约边际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对扩展边际的提升作用;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对集约边际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扩展边际的抑制作用;研发强度的提高和外资参与度的提高对集约边际起抑制作用而对扩展边际起促进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胡宗彪等基于服务企业生产率可变,诠释了国际服务贸易成本下降通过企业内生技术选择效应促进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微观机理。经验结果表明:更低的贸易成本与更高的生产率及更快的生产率增长相联系,且该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部门,不过服务贸易成本下降的生产率及增长效应都要远远低于商品部门。在针对中国的检验中,不论是生产性还是生活性服务部门,其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并未带来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增长的提升,而商品部门的表现与跨国分部门的经验结果一致。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成本的生产率效应悖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udan    责任编辑:wuda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