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学术会议 >> 会议综述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
2019年国际贸易与区域科…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
2019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
新春论坛:学者畅议“望…
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北京论坛2013】城镇化…
【北京论坛2013】城镇化…
【北京论坛2013】城镇化…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2013年(第二届)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作者:张少军、…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点击数:12006 更新时间:2014-4-13 20:58:59
厦门大学王璐航使用中国海关20002006年间数据,估计了针对中国出口市场和产品特征的需求函数。再结合中国年度制造业调查数据,她考察了质量与中间品投入选择的关系,发现进口行为与出口到北美和欧洲的产品的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质量升级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渠道,通过该渠道进口中间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率。她还发现工资与质量正相关,这表明通过贸易自由化吸引富裕国家消费者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技能提升。

     

三、 关于“引进来”与“走出去”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同时并举的两条路径。如何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加强外资的溢出效应?如何使得外资促进中国福利水平的提高?如何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如何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这些问题需要中国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会代表就海外研发机构、外资与工资差距、ODI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浙江大学吴国杰等基于技术创新拓展模型,检验了海外研发机构不同技术密度的研发投资与我国不同类型研发投资的互补性,并研究了不同技术密度的海外研发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研发机构低技术密度研发活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会抑制我国技术创新;而海外研发机构高技术密度研发活动则相反。

北京师范大学李宏兵等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将劳动力个体特征变量与城市宏观变量相结合,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IVQR),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总体来看,外资进入对男性和女性工资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的工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女性,性别工资差距被拉大;第二,从技能水平看,尽管外资进入对不同技能水平的男性和女性工资均有正向影响,但二者差距仍被进一步拉大,且不同年份不同技能水平表现各异;第三,从收入分布看,外资进入总体上对中低收入群体性别工资差距的拉大作用强于高收入群体,且在不同年份均有一致表现。

西南财经大学王珏副教授等以6家在非洲进行矿产投资的中国企业为例,通过研究表明:首先非洲东道国不完善的正式制度环境将削弱国有企业选择绝对控股或独资的意向;其次缺乏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在对非直接投资倾向选择合资,而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促使具备一定资源优势的大型民营企业更敢于选择绝对控股甚至独资;最后,东道国不完善的正式制度环境、与我国之间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对民营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小于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时,企业的社会网络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其找到可信任的合资伙伴。

厦门大学陈爱贞副教授等采用DEA法将中国6个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实证分析发现,19932010年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增长;装备制造业出口对其技术发展有抑制作用,中间品和成套设备进口对其技术发展都有积极效应。可见,装备制造业进口国外高端设备获取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同时,却疲于占据国外中低端市场,把自己锁定在低端分工水平上而抑制了技术发展。

     

 四、 新新贸易理论与空间经济学

新新贸易理论与空间经济学,是当前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前沿。此次参会的代表报告的论文紧跟国际经济学主流,对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转换行为、进口与生产率、金融发展与异质性企业、制度成本与企业异质性、企业异质性与本土市场效应等命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勇兵副教授等运用2000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udan    责任编辑:wuda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