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曲线关系,意味着在初期,从事加工贸易可以改善中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然而随着加工贸易规模的不断增长,尤其当加工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超过035的临界值时,加工贸易将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出口和进口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中有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加工贸易进口可以促进中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而加工贸易出口却有损于中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小平教授等采用1992—200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在测算出各国考虑产品异质性的出口复杂度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碳生产率等因素对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碳生产率作为一种新的比较优势决定因素,对提高各国出口复杂度至关重要;第二,各类资本禀赋与出口复杂度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存在差异;第三,自然资源禀赋不利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资源诅咒”现象更容易在低收入国家出现,高收入国家的国家制度和基础设施等对出口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经济开放度扩大更有利于低收入国家的出口复杂度提升。
厦门大学彭水军教授等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评估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出现大幅的增长,而生产侧碳排放一直高于消费侧碳排放,并且在“入世”后,这种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中国大量的生产侧排放服务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最终需求,呈现出“发达国家消费,中国污染”的现象,而中国消费侧排放主要发生在国内。进一步结构分解结果显示,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是抑制中国生产侧排放和消费侧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但是这种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减弱趋势。国内最终需求规模的增长和国内生产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则是推动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中国生产侧排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因素还包括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前向产业关联的变化以及国外最终需求来源地结构的变动。
山东大学李爱军等评估了伴随着各种跨境外部性的单边和多边气候政策的影响。为此,他们开发了一个理论性的一般均衡框架,该框架能够结合跨境外部性和恰当的评估单边和多边气候政策。主要结论表明:首先,单边气候政策将导致多种跨境外部性,包括竞争力问题、跨境反弹效应以及碳泄漏。此外,这些跨境外部性可能是相互作用的。其次,各项跨境外部性的功能成为世界减排的障碍,因而限制了主要经济体参与到世界减排当中。最后,大的减排任务意味着对每个经济体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对达成稳定的协同减排国际协议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六、 结语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经济秩序均处于迅速变化和重新调整之中,全球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从内部压力来说,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矛盾,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如何继续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开放与改革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中国国际经济学界的新课题。中国国际经济学界仍需负重前行,本届论坛希望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作者:张少军、彭水军、林季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邮政编码:361005,电子信箱:54foxzhang@163.com, shuijun_peng@163.com, linjh66@163.com。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