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学者观点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 高…
李琳:“一核两副三带四…
国土空间布局的三种路径…
宁吉喆:以经济发展新成…
刘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
阮青:六方面打造长三角…
姜冬冬:下一个五年 区域…
高燕:奋力谱写新时代区…
徐天舒:只是工业总量超…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张军扩: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制造业转型路
作者:记者柏晶…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点击数:1757 更新时间:2015-11-15 15:06:30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

   无论从统计数据,还是从各地区、各行业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增长速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遇到新的困难。如何 认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路径在哪里?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实业总是需要的,关键看企业怎么做。20062010年,中国输日食品合格率分别为994%、9958%、9971%、9972%、9974%,关键是政府的监管是不是真正到位、有效。 

 

  理性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19月中国经济增速只有69%,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此,你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张军扩首先,69%的增速仍处在合理范围。一是这个增速仍处在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速的范围之内。根据我们的研究,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大体在6%—8%。二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

  其次,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必然性。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主要是受阶段转换、转变方式和外部冲击三大因素的影响。另外,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在一定意义上也与我们的调控政策有关,有利于我们优化经济结构,为调结构留出空间。

   第三,要充分看到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因素,看到结构优化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到浙江、江苏等地调研时发现,凡是转型走得比较早、 新产业比重比较大的地区,增速相对比较稳定,经济效益状况也相对较好。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希望。我们在浙江调研时看了一家生产卫浴的企业,尽管现在卫浴行业整体来讲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可是这家企业的效益很好,增长率在20%—30%,关键在于它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性价比较高。所以,“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实业总是需要的,关键看企业怎么做。

  当然,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进展不是很理想。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比较缓慢。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经济形势不好时,地方政府出于保就业、保稳定、保发展后劲的愿望,会动用自己能够掌控的经济资源、政策资源甚至行政资源保护本地企业,从而使得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过程变得比较困难。

  二是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差强人意。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44%;集 体企业下降15%;股份制企业下降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2%;私营企业增长7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下 降。前三季度已经有几个省份出现收入下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势必会带来较大的财政和金融风险。

  对中国制造业,不低估不悲观

  中国经济时报PPI已连续44个月下滑、10PMI498%,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制造业现在面临困境。你如何看待当前制造业现状?

  张军扩:现在PPI持续下滑、PMI长期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需求不足,企业家对经济前景不是很看好。当前经济形势的确是严峻的,对于存在的问题、矛盾、风险和挑战,我们不能低估,但同时,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前景,不必过度悲观。

   一方面,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积极因素在成长、在增多,创新驱动的因素也在积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比较强的企业,重质量、重服 务、重品牌、市场定位比较准确的企业能够获得快速成长,而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环保和安全标准不过关的一些企业被市场淘汰也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产业发展还面临良好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供给条件和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就是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对制造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潜力也很大,但也没有能充分释放。比如,这些年,由于国内消费品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等方面屡屡出现问题,致使群众大量到国外购物,不仅导致我国购买力的大量流失,也有损政府威信和国家形象。据统计,20052014 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国内市场零售增幅的两倍,2014年境外消费金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该制度实施之前,日本进口农产品频繁出现化学品超标事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从2006年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国外输入到日本的农产品的检验指标增加了1020倍,以前二三十项,现在变成四五百项,堪称“世界上最苛刻的农产品”标准。我国是日本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国,这项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冲击可想而知。但令人惊诧的是,此后的实践证明,我国出口日本农产品的合格率不仅达到很高水平,而且还逐年提 高。据日本厚生省的统计,20062010年,中国输日食品合格率分别为994%、9958%、9971%、9972%、9974%,而出口额除2008年有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小幅增长。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不是我们的企业做不到,关键是政府的监管是不是真正到位、有效。

  中国经济时报:假如让你给中国制造业开一个诊断书,你觉得这个病症是什么?开什么药方?

  张军扩:病症就是增长方式粗放。靠要素投入增加产能,而不是靠提升质量和效益。

   这个粗放的增长方式的临床表现是:第一,技术水平比较低,处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第二,产品不精致,与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 “中国造”档次、质量明显不高,甚至可以说比较粗糙。第三,没有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名扬全球的国际品牌。第四,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市场不规范。

   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结果就是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即“两高一低”。需要说明的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错了。在发展初期阶段 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现在发展环境、条件变了,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改变。所以一言以蔽之,药方就是: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就是要优化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是要转型升级。

  

制造业转型路径:智能化、精致化、绿色化和服务化

      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使传统制造业“+互联网”,而不单单是“互联网+”。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张军扩:从宏观层面分析,我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可以归纳为“四化”:智能化、精致化、绿色化和服务化。

   智能化就是要提升技术水平,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使传统制造业“+互联网”,而不单单是“互联网+”,要运用新技术来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

  精致化就是通过从技术到人的理念、素质,从工业基础到管理水平,从基本材料到加工工艺等全流程的提升,使我们的产品品质更高,功能更强,更经久耐用。比如,不少人觉得同样是菜刀和锅具,德国的就比国产的好用。

  绿色化就是尽可能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制造”之路。

  服务化就是通过大力加强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消费过程中服务投入的比重和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制造业转型,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打造未来智能制造的“世界工厂”,关键要素是什么?

  张军扩首先,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完善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要加强对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要进一步治理和规范市场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其次就是人才。制造业升级实际上是个创新驱动发展问题,我们的技工人才也相当缺乏,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国际经验可资借鉴。

  再次是文化。要真正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形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文化,在这方面德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当好好向人家学习。

文章录入:zhaoyifan    责任编辑:zhaoyifa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