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学者观点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 高…
李琳:“一核两副三带四…
国土空间布局的三种路径…
宁吉喆:以经济发展新成…
刘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
阮青:六方面打造长三角…
姜冬冬:下一个五年 区域…
高燕:奋力谱写新时代区…
徐天舒:只是工业总量超…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金三林:十二五经济结构调整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税务报 点击数:1902 更新时间:2011-5-31 9:01:43

十二五经济结构调整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金三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由人均GDP3000美元的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迈进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若发展战略不能及时转型,经济将面临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的风险,从而使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处于停滞徘徊期,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从五中全会的精神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会保持连续性,宏观政策环境总体稳定。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十二五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受政府换届等因素的影响,十二五中期经济增长率可能会达到峰值。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经济平均增长率有望在7%以上,有可能达到8%甚至更高一些,但总体上会低于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水平。在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需求结构看,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增强。受国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等政策的影响,十二五期间消费将持续快速增长,增速将高于同期GDP增速,也将高于十一五消费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出现上升。投资增速会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稳中略降。进出口增速也会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但会略高于GDP增速,在十二五后期增速可能会加快;贸易顺差将会缩小,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有一定下降。预计,十二五末期消费率可能提高到52%,甚至更高。

        从产业结构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将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受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变、城镇化水平提高、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等因素影响,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占比将继续下降,预计十二五末期占比在8%左右;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将会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十二五末期占比在47%左右,比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将会加快发展,预计十二五末期占比在45%左右,比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比重有较大上升,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将低于第二产业。在制造业内部,机械设备制造业将会快速增长,原材料加工业会继续增长,采掘业增速会放缓,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轻型加工业增速则会显著放缓。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加快发展。随着制造业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转变,生产性服务业也将快速发展,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会上升,十二五末期预计能达到45%左右。

        从城乡结构看,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人口城镇化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将大大提升,城镇化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近两年,在理论界和决策层已形成一个重大共识:人口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战略手段。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继续提高,但提高速度会有所放缓,预计十二五末期会提高到52%左右。国家将加快户籍制度以及依附于其上的二元福利制度的改革,使已经在城市生活工作并已经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约1.2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市民,释放其内需潜力;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同时,城镇化模式也将进一步转变,城市群将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文章来源:中国税务报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