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成效
近年来,广东和江苏的区域发展格局呈现可喜的变化,粤东西北地区和苏北地区的发展总体上都进入了快车道,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全省的平均速度,这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乃至保持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为两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广东看,目前全省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已全部有企业进驻,每个园区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园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2010年年底,全省3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项目数含意向2423个,投资额5447亿元,已签订正式投资协议项目2044个,协议投资额4684.8亿元,其中1196个项目已建成,投资额约1181.6亿元。2010年产业转移工业园内企业实现产值1953.6亿元、税收108.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35%和104.99%不变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79.45亿元,占到广东西北地区工业增加值总量的13.5%同比增长40.3%,是全省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的2.3倍。如把34个园区的工业生产规模作为一个城市,能排在全省21个地市中间偏上的位置。产业转移园区已成为广东转型升级的“助推器”。顺德(英德)产业园区虽起步不久,但异军突起,目前申请入驻的投资总额在5000万以上的项目有29个,产业链抱团投资3个,投资总额215亿元,预计年销售额420亿元。顺德的到来还带动了英德相邻产业园区的地价高涨和企业入驻。
从江苏看,目前已审核批复共建园区29个,涌现了苏州宿迁、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无锡新沂工业园等成效较为显著的园区。2006年开始,苏北的GDP、投资、财政收入、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高于苏南、全省、全国。2010 年,苏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44.3 亿元,是2005年的2.4 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21.1%,比“十五”期末提高1.4个百分点。苏北五市地区生产总值均突破千亿元,其中徐州、盐城两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南通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在2004—2010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除了以资金、项目的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还有“授人以渔”的独特效果,即给欠发达地区带来新的思想观念、管理经验、品牌效应、发展模式,这四个方面单靠欠发达地区独自摸索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而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通过将发达地区的管理、品牌、声誉、人缘等优势资源整体输入欠发达地区,可以使欠发达地区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发展能力,实现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江苏省共建园区普遍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环保先行,生态保护”等观念,实现土地利用高效集约、项目投资强度大、产业技术层次高、生态环境总体保护的效果,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目前两省的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多处于加快建设阶段,随着逐步进入收获期,未来几年粤东西北和苏北苏中地区的发展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三、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成功的要素
从实践看,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既有十分成功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初步分析,合作共建园区取得成功的要素,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合作共建双方互利共赢的双动力机制。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要给双方都带来切实好处,才能促进园区的较好较快发展。少数产业转出方认为这是省委、省政府交代的政治任务,对自己没有好处或是好处不大,积极性不够高,合作园区建设进展不快。顺德(英德)产业园区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双方政府的积极性,做到同心同德,在人才、资金等方面不遗余力,很大程度上是顺德的企业和政府在合作共建产业园中均得到了明确而合理的利益分享。苏州在苏北、苏中的共建产业园区也有相应的利益分享安排。
二是妥善处理园区共建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政府要推动、支持、引导、考核,在产业准入、园区规划、统筹布局等方面积极作为,但在组织、运行和操作层面,要遵循园区开发建设管理的规律,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设立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开展园区建设经营活动,是共建园区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是注重发挥发达地区在园区建设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在园区建设管理上经验丰富、水平较高,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市场网络和品牌效应,而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又需要提高园区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因此,园区管理上最好由产业转出地一方主导,承接转移地一方协助,这样既把更大的管理权限交给发达地区,也使发达地区肩负起园区成败的更大责任。如果在管理决策上相互掣肘,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就难以顺利推进。顺德(英德)产业园区的管理以顺德为主导,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管理以苏州为主导,而英德和宿迁的干部则有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配合,这两个园区的建设速度较快,发展前景令人鼓舞。
四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园区管理团队。人才是第一资源,园区管理团队的素质、经验、能力对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成败关系很大。顺德(英德)产业园区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主要管理人员,都是原来在顺德、苏州多年从事产业园区管理工作的专家、领导,英德和宿迁也都配备了得力的干部队伍予以协助。
五是符合优势互补和产业转移规律。在顺德(英德)产业园建设中,顺德具有产业、资金、品牌等优势,英德土地资源较为充裕、人工成本相对低廉、交通条件相当优越,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近年来南通成为投资热土,苏州和上海纷纷主动在南通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苏通大桥的建成明显拉近了南通与苏州、上海的距离,区位优势凸现。在目前上海、苏州土地资源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南通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在为苏州、上海的本部提供产业配套的同时,也使总部和创新、研发等高端生产组织活动继续留在苏州、上海,同时又为苏州、上海已有开发区“腾笼换鸟”创造便利的条件。因此,在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中,即使没有直接的利益分成,如果能够起到推动发达地区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总部基地地位的作用,发达地区也有合作共建园区的动力。
六是对先进园区发展模式要复制和创新并举。顺德(英德)产业园不仅将顺德发展工业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复制过来,而且建设与工业园相配套的生活休闲区,即把宜业和宜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产业新城。相似的是,宿迁和南通等共建园区,在充分吸收苏新工业园区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提高,整体提升园区规划和发展水平,把园区建设成为高效率生产和高质量生活的综合体,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升级版”。
四、推广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建议
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广东、江苏和全国其他地区都有一些探索,实践表明,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飞地经济模式,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借力腾飞、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有效途径,应当加以总结、完善并鼓励在全国推广。
(一)鼓励和支持以发达地区为主导在本省或跨省欠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除“规定动作”(政府统一规划的对口转移园区)外,可鼓励“自选动作”,即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可因地制宜、双向选择、自主决策,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努力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形成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遍地开花的局面,使上海、深圳、苏州等产业园区的模式不断复制到欠发达地区,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力地促进省内和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完善现有的挂钩对口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运行机制。对现有的政策性挂钩对口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可考虑实行在管理和投入上由发达地区主导,并作出明确的双方政府利益共享安排,以增强合作共建的动力,实现双轮驱动。
(三)制定飞地经济的统计和绩效考核办法。研究跨行政区域间(特别是省际之间)的产业发展政策,对发达地区在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建立的合作园区,打破GDP统计中的属地原则,允许GDP统计、工业产值、税收等数据在合作地区之间分解;研究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考核办法,将飞地经济发展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鼓励发达地区政府加强与落后地区的共建。
(四)对发展飞地经济给予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对跨区域(省际)合作园区的建设,各级财政可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在合作园区建设起步阶段,税收上可给予园区更多地方留成,支持园区滚动发展。鼓励飞地经济金融创新。
(五)对发展飞地经济给予用地指标倾斜。对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在保证土地集约高效使用的前提下保障土地供应。用地指标不足的,国土资源部门可给予调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