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区域文化产业“十二五”…
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
“新型城市化”之是与非
日照东港:经济转调区域协…
2012我们稳中求进:区域…
连云港出台《国家创新型…
幸福竞争力要看城市圈的…
预期增速“西高东低”凸…
上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
去年31个省GDP总和超出全…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纽约伦敦东京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北京国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3 8:26:24

启示一:以国家规划引导世界城市建设进程

世界城市建设有多种模式:以纽约、伦敦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建设世界城市是高度工业化和高度城市化互动的结果,是强化国际化因素和市场力量的一种“自然发育模式”,东京则是依托国家崛起因素和政府力量的“规划推动模式”。后发国家为了国家整体利益,通常优先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顺应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和重心东移的趋势提出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依赖于中国的加速发展,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经济相结合,通过聚集和整合国家的经济、政治资源,制定引导政策,有目标地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鉴于北京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北京应当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体现国家的发展导向,必须发挥首都政治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科技优势,与全国一盘棋,积极迎接全球化的城市发展战略。

 

启示二:建设世界城市必须构建世界城市区域体系

如同纽约大市区、大伦敦、日本东京圈,世界城市的发展都不是靠单个城市发展起来的,而是整个世界城市区域的繁荣。必须探索符合中国特色和首都特征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构建世界城市区域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涉及三个层次,即东北亚区域、环渤海区域和京津冀区域。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构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体系。其中京津同城化是核心,京津冀一体化是关键。

 

启示三:CBD中央商务区繁荣是世界城市的一个发展规律

纽约、伦敦、东京等顶级世界城市的经验表明,CBD是金融体系建设的核心,强化CBD国际金融服务功是有效提升世界城市辐射力的关键。作为世界城市的重要增长极,CBD在吸引金融机构、聚集国际资源、推动要素流动、释放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金融机构集聚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加快国际金融机构和服务在CBD集聚,是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CBD的建设,对北京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引领作用的世界城市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启示四:和谐、开放社会环境形成世界城市吸引力

不管是纽约、伦敦,还是东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社会环境和谐、开放。今天的纽约是全球最活跃的文化中心之一,人人机遇均等是纽约市的一切。伦敦作为英国甚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经济中心,过去20年,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置身于伦敦街头,多样面孔成为平常景象。东京也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城市,只要符合规则、满足条件,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在东京开展自己的事业。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发挥自身历史文化的优势,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文化交流中心。更为重要的是,世界城市建设不仅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要,更要适应和引导更广阔区域内的人群需要。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该积极探索一种与城市发展高端化、优质化、集约化、低碳化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启示五:世界城市需要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即全球化的治理结构

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世界城市需要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即全球化的治理结构。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各国间的利益相互依存度,我们正在经历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相互连接的利益关系,世界各国、各个城市之间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场危机;另一方面,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流行疾病等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城市可以单独应对,人类只有联合起来。因此,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基础上的跨界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种跨界合作,就必须建立一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过程与全球力量的联系方式,形成一个有利于促进各种社会力量创造跨界流动的全球化的治理结构。像日本上世纪7080年代崛起以后,吸引了很多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大学设在东京,在那里培养联合国官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国际公共服务功能,形成了日本的全球影响力。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录入:zhangtinglin    责任编辑:zhangtingli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1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