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学者观点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共享”:长三角世界级…
陈锡文:目前的城镇化路…
周其仁:中国的城市化水…
李建平:经济综合竞争力…
卢锋:克鲁格曼的中国预…
马林靖 周立群:快速城市…
成渝经济区:定位战略新…
发改委官员:2012中国经…
刘勇:“中国模式”值得…
余淼杰: 全要素生产率高…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冯昭奎:中国产业转型可借鉴日本经验
作者:冯昭奎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7 10:08:25

自日本发生大地震以来,日本企业的艰难处境很受关注,我国国内也出现“日本技术不行了”、“中国技术已超过日本”等看法。对此,笔者认为,日本企业的技术实力不应被低估,在发展技术方面仍是“隐形冠军”的日本企业有很多细节和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企业进步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基石,要使中国永远保持对日本的国力领先,拥有更多比日本企业先进的企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由此看来,学习日本企业仍然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是引进。日本企业一直积极利用技术引进,通过真正消化、掌握所引进的技术,确立自己的生产系统。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曾将海外技术引进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任务;6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兴起建立企业内研究机构热潮,将部分技术力量投向中长期研究计划,而主要力量仍用在对引进海外技术的改良和提高。目前,尽管日本在很多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然而重视海外先进技术引进的方针从未改变。

第二是开发。日本大中小企业都重视技术开发。日本有两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其一是日本全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名列“世界第一”,例如2007年为3.67%;其二是由企业支出的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例也名列“世界第一”,例如在2006年占81.9%。民间企业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技术的主力军。

第三是实践。日本企业将技术创新“进行到底”,促进生产力发展。在20世纪,许多科技发明出自欧美,然而将欧美的新发明或试制品最终变成批量生产的工作,大多是由日本人完成。例如液晶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早就被科学家发现了,但由于得不到应用而被世间遗忘,直到60年代后期日本人研发袖珍计算器,将液晶性能提高到批量商品生产的水平。此后从计算器到电子表,到电视,到手机,液晶日益成为大众化商品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的经验告诉人们,从科技论文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易于移植易于引用的;从科技实践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易于保密难以借用的,我们应该克服那种“重论文轻实践”的倾向。

第四是拜技主义。日本中小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立志要有“一技之长”。日本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成千上万家各怀“一技之长”和能工巧匠的优秀中小制造企业构成“日本制造”金字塔的基础。很多只有几十至上百名员工的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或为试制新商品所必须的复杂加工服务。不少日本中小企业在某种中间产品的世界市场上占很大比例甚至首位,因为能制造独门产品而被称为“only one”(仅此一家)企业。

最近一名日本企业家说,虽然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企业经营十分困难,但很多能制造“在国外制造不出来的”中间产品的中小企业仍顽强扎根在日本继续奋斗。而在日本社会,那些在车、铣、铇、磨、数控机床操作等基础技术领域身怀绝技的中小企业被誉为“国宝”,那些数十年如一日钻研某项专门技术或技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技术者的事迹也被誉为“人生教科书”。日本许多电视频道也经常制作反映在科技和生产第一线刻苦奋斗的人们的思想、生活和跟踪科技发展最新动向的专题节目,将这类节目做得引人入胜,吸引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关心科技,立志投身科技事业。从整个日本社会和企业界看,“拜金主义”远不如“拜技主义”盛行。

第五是产业链。日本企业高度重视机械、零部件、原材料的研发制造以促进产业升级。“日本制造”的特色并非“大而全”,而是擅长制造处于全球产业链上游的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中间产品和装备。在日本工业品出口中,耐用消费品比重不到20%,生产资料产品比重却高达80%。日本不仅为本国产业提供先进装备促进产业升级,而且在国际上成为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机械、零部件、原材料的“世界供应基地”。机械工业的研发经费占日本全产业研发经费比例高达61.4%

第六是节能。由于高度重视提高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日本企业已经拥有世界一流的节能技术。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为生产单位GDP所需能源消费量约相当于中国的1/9。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太阳能、风能固然是重要的新能源,但由于中国在节能方面潜力巨大,最大的“新能源”其实是“节能”,如果我们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提升几个百分点甚至接近日本水平,其效果不亚于开发出几个特大油气田。

第七是集体主义。日本企业的经营者高度重视生产现场,信奉“生产现场第一主义”,重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日本企业内部的等级差别比欧美企业要小得多,因此职工士气较高,能积极搞技术革新。在日本,不仅本企业内部,而且相关企业之间都存在这种平等主义的影子,大家能互相交流合作、切磋琢磨,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而共同努力。钱学森曾说,“一个中国人往往比一个日本人强,但三个中国人就往往比不上三个日本人”。日本经验启发我们,在改革中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制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能革平等主义的命,真正的平等主义应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特征。

第八是质量。“日本制造”的信誉来自严格的生产管理。尽管这两年日本产品也曾面临信任危机,但整体而言,“日本制造”仍享有世界声誉。战后日本以美国为师,大量延请美国质量管理方面的著名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到日本企业指导工作,又不断吸收磨合现代管理经验。目前来看,日本企业非常重视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依靠严格执法和社会监督,杜绝恶性质量问题(指故意的、以不正常手段谋取高额利润所导致的质量问题),狠抓核心质量(比如“安全质量”就属于核心质量,安全质量有问题,其他方面的质量越好,可能意味着产品的危害性越大),在质量监控管理上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例如在半导体这种“信息化粮食”的生产上,日本的半导体硅晶片占世界市场的份额高达70%;美国三大汽车制造企业使用的轧制模具点名要用“日本制造”,因为美国造的模具轧制3万次,就磨耗得不能再用了,而日本造的模具可以轧制6万—10万次。

虽然在国际市场上,许多日本企业风光不再,但是在很多表面现象下,日本企业仍拥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说它们是某些方面的隐形冠军毫不为过。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夺取胜利,就不能只盯着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等等内容,还要好好拿日本企业做一个参照。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

 

文章录入:rrec    责任编辑:rrec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1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