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学科发展 >> 学术评价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演进与…
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以城市群推动形成高质量…
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个关…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
周其仁:成渝地区双城经…
【荐书】东北亚区域经济…
刘元春:“十四五”是跨…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转型的六大方向
作者:丁任重 文章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点击数:2724 更新时间:2020-11-10 10:29:20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因此,新时代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实施了20年,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如何更好地实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西部大开发要注重6个方面的转型。

  第一,开发的模式要由全面推进转向重点突破。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的时候,西部地区的范围包括12个省(区、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占全国的28%。20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在如此广阔的国土上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现在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未来西部大开发应当从全面推进转向重点突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10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了一些重点区域,如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等,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实力较强,能够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领头羊。西部地区的部分重点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如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把“西三角”这个概念提上议事日程。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时候,理论界曾经短暂地提出过“西三角”的概念,但是对其范围、内涵等有不同的认识,概念还不成熟,因此没有成为现实。现在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特别是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互联互通,经济合作、经济交流日益紧密,现在提出“西三角”的条件已经成熟,西部地区的学术界应当联合推广这个概念,努力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可以说,“西三角”已经正式形成。从现实来看,重庆、四川、陕西的国土面积占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 11%,人口占西部地区人口的40.39%,GDP占西部地区GDP的46.6%。因此可以说,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极的是“西三角”,未来西部地区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是“西三角”,我们要共同努力,以完成新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历史使命。

  第二,产业结构要由加工型转向升级型。1949年以后西部地区发展了一批资源型、加工型工业,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冶金、化工、煤炭、食品产业的层次低、附加值低,导致西部地区实际上成为资源输出地,不利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要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摆脱其在全国产业链中的低端位置,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真正形成西部地区自身的“造血机制”。

  第三,资源开发要由以传统资源为主转向以新资源、新能源为主。西部地区是中国的资源富集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能源基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我们不能再单纯地依靠开发传统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如果我们依然坚持以传统资源开发为主,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拿走资源,留下污染”的“恶果”。因此,我们要着力开发新的能源、新的资源,从全国范围来看,风能、太阳能都在西北地区,水能和天然气、页岩气都在西南地区,这些统称为清洁能源。新时期,从国家战略和国内外生态保护战略来看,清洁能源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因此,我们把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不仅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也能够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四,扶贫战略要由单一扶贫转向综合扶贫。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完成,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国的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的扶贫攻坚任务越来越难,攻坚的程度越来越高。西部地区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贫困、生活贫困,同时也是能力贫困、知识贫困,这些贫困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树立综合扶贫、持续扶贫的理念。国际上有一种观点叫慢性贫困理论,用在中国是比较合适的,解决慢性贫困要有持续的投入和持续的治理。因此,我们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特别是要解决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未来我们要综合施策,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更为重要的历史任务。

  第五,对外开放要由向国内开放转向国内国外同时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10年,主要是向东部地区开放,从东部地区引进资金、技术和产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二个10年开始对外开放,但主要局限于边疆地区的边贸口岸开放,这是一种单方面的开放。新时期,西部地区要全面融入国际经济。新时代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疆应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贵州、青海着力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二是加强对外沿边的区域合作,如新疆主动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云南、广西主动参与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内蒙古应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云南应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水平等。三是大力发展中欧班列,目前重庆、成都和西安的中欧班列占全国中欧班列总量的一半,发展势头良好。四是积极构建开发平台,国家应支持西部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第六,经济的导向要由粗放型经济转向生态型经济。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是三江源发源地,号称“世界水塔”,长江上游是生态保护屏障,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由大开发转向大保护,为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留下秀丽的山川。一是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二是加强区域大气、河流、土壤污染联防联控和综合整治。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

作者:丁任重,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区域经济评论》2020年第5期)

文章录入:duyating    责任编辑:duyati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