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将形成三个经济增长极,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7月24日发布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称,未来十年,将继续推进重点经济区发展,在西部形成三个层面的增长极。
其中,第一层面是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第二层面是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将培育成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第三层面是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将建成省域经济增长点。
据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姚慧琴表示,西部地区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后,面临的制约因素予以高度关注。
她介绍称,一是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与后劲不足。从2006年到2009年西部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数提高了0.35年,但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年数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在这四年间的差距几乎没有缩小。
此外,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较低。“十一五”期间减排工作成效巨大,但从排放绝对值的区际比较看,西部地区单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或产生量依然较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迅速,但共享性不足。而且,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就业弹性较低,就业结构需要大力优化。
与此同时,报告还指出,2006-2010年西部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3.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1.3和0.7个百分点。除2006年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外,其他年份均高于全国,是各大区中增长率最高的。
另外,据其公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的地方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提高,5年间其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7.11%、17.33%、17.58%、18.14%、18.33%、18.68%。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