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泽慧中心 >> 城乡研究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山乡播耘(报告文学 200…
促进“一村一品”向“一…
加快莲花镇旅游业发展的…
国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走向2010年的莲花镇经济发展战略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868 更新时间:2010-2-28 0:00:50
二是树立劳务品牌。劳务品牌是莲花镇劳动力职业化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衡量地方劳动力质量的重要标志。莲花镇山区农村应结合地域特色,推出适合宣传本地劳动力技能的劳务输出品牌,比如“上陵厨子”“内田保姆”等;此外,通过地方小吃或者手艺推出劳务输出品牌,特色小吃或者手艺是偏远山区输出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这样便于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为消费者所接受。

三是成立村劳务输出行业协会。村委会成立地方性劳务输出行业协会,其宗旨是帮助本村劳务输出,为农民工权益保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加强对农民工信誉的监督。为此,该协会的成立,将可以加强对输出去的劳动力进行跟踪回访,及时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对侵犯本地农民工权益的行为,会及时协助处理;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劳动权益保障教育,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

四是区别对待劳务回流。劳务回流是山区农民工输出的逆过程,从成因入手,可以分为几类:第一,年老回流型针对这种类型,政府除了保护原来承包的集体土地之外,还要出台配套社会保障措施,鼓励参保,应保尽保,解决其养老、医疗等问题。第二,回乡赡养父母型。这种类型表现在于在父母年老力衰时期,特别是父母病重,他们为了照顾父母而在短时期内回乡赡养父母,一般不会长期滞留于农村,一旦病情好转或者不用再承担赡养任务,便会再次外出务工经商。三是回乡创业型,这种类型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果较好,又可以加快当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鉴于此,镇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或者条件,扶持一批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的地方特色产业。

 

 

 

五、未来展望

莲花镇要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为指导方针,按照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友好”的指导要求,探索出特区特色的山区村镇发展之路。

(一)经济发展

生态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要以镇工业小区为依托,按照节能、环保、增加就业的要求,加强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农业资源开发发展模式追求“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目标,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发展多功能农业、区域特色、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产品安全化的现代都市型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模式的重点是宗教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一批服务于市民的休闲、观光、疗养和会议的旅游村庄和旅游景区。劳务输出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莲花镇局部村庄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资源短缺问题,培训、输出一批掌握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过硬的队伍。

(二)生活富裕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延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鼓励农民发展民俗旅游、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业,挖掘农村现有资源,出特色、出精品,调整农民的收入结构;改变边远山区、生态敏感区等地区农民生存环境,利用专项资助等资金,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农民享受与市民均等化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上过着小康生活。

(三)镇风文明

莲花镇要以建设平安莲花为起点,加强同友邻镇的治安协作,创建一批平安农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维护社会发展稳定,营造社区居民互助、互爱,和谐相处氛围,严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提倡鼓励农村移风易俗,抵制铺张浪费之风,继承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

(四)镇容整洁

初步建立镇-村卫生收集体系,提倡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镇区不出现卫生死角,镇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留、翻、拆和建房子,村庄建筑物井然有序,社会人居环境已基本上达到城市水平。

(五)生态友好

建设“生态文明”是莲花镇功能定位的要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整体和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莲花镇要坚持生态、和谐、文明、富裕的发展思路,以人和自然环境和谐为主线,在保证特区生态屏障功能的前提下,养山富民,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全国示范性生态文明镇。

(叶振宇执笔,叶素云、叶亚宽等人参与调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文章录入:zehui    责任编辑:zehui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