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泽慧中心 >> 城乡研究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山乡播耘(报告文学 200…
促进“一村一品”向“一…
加快莲花镇旅游业发展的…
国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走向2010年的莲花镇经济发展战略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626 更新时间:2010-2-28 0:00:50
u    率先对旅游区开发规划。莲花镇旅游景区规划涉及休闲娱乐景区、生产种植区、农家居住区、对外交通等分区规划,景区开发既要反映当地农村特色和文化风貌,又要考虑景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再者,景区规划还需与农村发展相结合,发挥景区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改变村容村貌、转变农村观念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二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模式。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是基于旅游资源特点、市场运作方式等因素而做出的选择,具体可参考的开发模式有:

u  “企业+旅游区开发+农户就业”模式。开发企业既可以由单一的企业独资控股,也可以由旅游和农业企业的合股,获取旅游区开发权、时限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在区内栽培林果,建设必要的旅游设施,在承包期内,旅游企业取得旅游区收益回报。同时,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区阶段,所雇佣的工人优先录用当地的农民工,工价参照市场价。对于长期雇佣的农民工,企业按照市政府劳动部门的有关要求,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当然,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考虑采取配股形式让员工持股,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员工寻找良好的企业归属感。

u  “集体开发+委托经营+农户就业”模式。村集体开发旅游资源要依据旅游景区规划加以展开。一旦旅游资源开发完毕之后,村集体可将旅游景区以公开招标形式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体户经营,在承包期内,承包单位根据合同,适当吸收当地农民工就业。

u  “股份制合作组织开发经营+农户就业”。村中的几户或者几十户入股承包开发旅游区,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与资源开发,在承包期内享有经营权、收益权。完成景区开发之后,根据实际需要,聘用本地农民工长期参与旅游景区维护,获取稳定的收入。

三是采取多元化旅游经营方式。具体包括:第一,常年开放经营方式该方式适用于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如野山谷、莲花山、文山等,便于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第二,季节性开放经营方式农业观光型的旅游景点适合采取季节性开放经营方式,即当果树处于开花或者成熟期时,景区面向游人开放,供游人采摘、观光;在其他时间内,景区暂不对游人开放,只是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第三,节日开放经营式民俗游景区适合在节假日和民俗日开放,利用节日气氛,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集中接待大量的游客。在其余时间内,农民继续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

四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加快莲花镇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有效促进山区发展途径,因此,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够调动广大山区农民创造性、积极性,也才能形成促进山区发展的良性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其一,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这笔基金是由承包企业或者个体户向村集体上缴,村集体再将这笔资金作为旅游发展基金,用于解决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负面作用。其二,开展旅游项目小额贷款对于投资方向明确的民俗旅游户,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优先发放小额贷款,引导旅游户进行合理的投资。其三,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旅游收益将优先用于村容村貌、农村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

 

4.劳务输出型发展模式

劳务输出型发展模式适用于一些地处偏远、生产生活条件不、人口众多、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山村,而且短时间内无法通过生态移民搬迁解决问题,因此实施“移民就业”的形式可以有效加快该类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这类山村包括峰星村茂口自然村、蔗内村岭尾自然村等。

一是加强劳务培训。镇政府、村委会成立劳务培训办公室,对本村的劳动力进行一一登记,联系当地职业培训学校,根据劳动力年龄、职业取向和求职意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再者,主动联系城里的企业或者劳务公司,采取“订单就业”或者“委托就业”的方式,所谓的“委托就业”就是委托劳务公司为合格的劳动力进行劳务代理,协助求职人员联系就业单位,从而解决农村就业信息闭塞的困难。此外,地方基层政府还可以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利用非政府组织的人才优势对劳动力进行专业化、职业化岗前培训,并且利用非政府组织的网络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文章录入:zehui    责任编辑:zehui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